解放时期的第三野战军,是在1949年由原先的华东野战军进行改编而成的一支强大部队。这个新组建的军队在当时被视为不可小觑的雄师劲旅,逐渐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在巅峰时期,第三野战军下辖四个兵团和15个军。这15个军是三野大军的核心主力,特别是其中的第20军、第23军、第24军、第27军和第26军,这五个军可以说是三野大军的顶尖部队,具备了相对较强的综合作战能力,是战斗力最为强大的尖刀劲旅。可以说,这五个军在诸多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到了1985年,这五大主力不仅得到了保留,还进行了改制,成为我军历史上首批的24个集团军之一。不过,随着时代的发展,第23集团军和第24集团军最终都被撤销,而第27集团军因其卓越的战斗风格和在几场大战中的优秀表现,被评定为甲种军,成为我军中一支令人瞩目的部队。因此,最终在三野的五大主力军中,成为甲种军的仅有第27军,而第20军和第26军则被列为乙种军,前景相对有限。
展开剩余71%在第三野战军的15个军中,还有两个相对不太引人注目的军队,后来表现出的成就却是非常显赫,尤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王牌集团军。首先是第21军,这支部队源自华东野战军的第二纵队,首任司令员是上将韦国清。尽管在解放战争期间,第二纵队并非华东野战军中最精锐的部队,其综合作战能力也不是最为突出,但第21军在夺取华东战场的环节中依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它参与了莱芜战役、孟良崮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以及上海战役,并且在解放舟山群岛的斗争中也全力以赴。
1953年3月,第21军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,尤其是在金城反击战中表现出色,直到1958年7月才回国。因为在外战中的卓越表现,第21军被划归到北京军区。1967年,该军调至兰州军区,负责保卫祖国西北边陲。1985年,第21军改编为第21集团军,成为首批24个集团军中的一员。此集团军的总部设置在宝鸡市,部队下辖通信团、工兵团、防化团、陆军航空兵第3团及特种大队,这些部队类型均符合现代化作战的需求。
第21军还拥有装甲第12师(驻扎在张掖)和摩托化步兵第61师(驻扎在天水),同时下辖装甲团、炮兵团、高炮团、炮兵旅及高炮旅等众多单位。第21集团军始终得以保留,并成为与第27集团军并驾齐驱的甲种军。直到2017年,原有的18个集团军经过重新调整,甲种军第21集团军也进行了重新整编,部队编号更改为76集团军。
以往提到的第三野战军中,五大主力之一的第20军和第26军在1985年均得以保留并改为集团军,它们属于乙种军。而除了这两个军,第31军在1985年同样得以保留,并被划至乙种军行列。第31军是由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改编而成的,尽管在解放战争的整体战力评比中,第31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名列末位,但它在战略追击阶段的表现相当出色,成功进军东南地区的福建省。在福建解放后,第31军长期驻扎在厦门,经过时间的洗礼,成为我军历史上最擅长海上作战的王牌集团军之一。
1998年,第31集团军参与了九江抗洪抢险,其步兵第92师第275团第2营因勇敢拼搏被中央军委授予“抗洪抢险英雄营”的称号。在2017年,第31集团军经历了调整,最终改为73集团军。
发布于:天津市隆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